校园新闻

《低头找幸福》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12-12-12    作者:教科室   浏览量:
分享到:

《低头找幸福》读书笔记

 

一.基本信息:

书名:《俞正强:低头找幸福》

丛书: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

主编:郭华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二、主人公简介:

    俞正强,1968年出生,1986年金华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1988年开始发表文章,至今已发表文章百余篇。2000年参加了浙江省“5522”名师培养与国家骨干教师培训。2001年到金华市胜利小学任校长。2002年被评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现为浙江省金华市战前小学校长。经典课例有“错的研究”“举一反三”“圆的周长”“目录”“鸡兔同笼”“一半和厄半个”等等。

 

三.读书摘抄:

1. P10“老师,您进步了吗?”

2. P13“作为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忘记吵是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学生还是孩子,不是大人,他们的自律能力很差, 他们,是要吵的,要动的。如果教师讲得很精彩,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忘记吵,讲得不精彩他们才会吵。”

3. P21“与学生聊天是一种很享受的事情。孩子嘛,他很信任你,对你很坦诚,什么都说。与学生聊天也是工作。通过聊天能获得关于学生的大量信息:关于他爱好的,关于他家庭的,关于他能力的......而这些正是教育得以实施的基础。与学生聊天更是一次教育机会,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聊天可以学会倾听。总之,与学生聊天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4. P21“谁爱儿童的唧唧喳喳,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唧唧喳喳声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

5. P41“在俞正强老师的眼里,教育也是一门至浅至深的学问。所谓‘至浅’,就是不管懂不懂,谁都可以对学校的工作指手画脚,发表意见。所谓‘至深’,是指教育是培养人的心灵的工作,是比医治人的身体更为复杂与细腻的工作。”“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之中最复杂和最神秘的。”

6. P65 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是当老师的责任心,也是最起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力,这是做老师的良心。ƒ有利于愉悦教师与学生的心情。

7. P175 《学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老师等待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是给学生最大的鼓励。首先它表明老师很信任学生,希望学生能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其次是老师也很有信心。“善问是一种艺术,为学生树立了问的榜样。善待问是一种态度,是随时向学生开放答案的状态,为学生的问提供了可能。学生有了问的榜样,问的可能,才会有问的现实与能力。”

 

四.读书感想:

    得知这本书是源于新教师培训的一次讲座。在那次讲座里,很几位名师提到了《低头找幸福》这本书。乍听之下,我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很好。幸福要低头才能找到。很多人抬头仰望,追寻许多恍恍惚惚的美好,到头来却什么都没得到。所以,当我一听到这本书名时,我就下决心要买一本看看。

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曾经就和这位名师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金华! 我人生中最青春洋溢的四年时间是在那里度过的。原来,名师离我真的好近!

   《低头找幸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思考是:其实当老师可以很平静,但是影响却可以轰轰烈烈。俞正强老师从1986年开始任教,直至1998年才被众人熟知,这其间十多年的时间里,俞正强老师都是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读书、思考、教学、写文章。如果没有前面十多年时间的默默积累,没有前面十多年时间的积极读书思考,就不可能有俞老师之后的光彩照人。其实,当我成为新老师之后,一个很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在岗位上充分发挥所长,并且被人认同。或许这是很多新老师共同的想法吧。我们急切需要被承认,被认同,然而事实却是:我们的经验还不够,我们的积累还很少,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俞老师的经历给我很大的提醒: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如果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一天。

    另外,俞老师说的两句话是:“如果你能让他们忘记吵,算你厉害!”“作为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忘记吵是他的一个重要任务。如果教师讲得很精彩,他们就会在课堂上忘记吵,讲得不精彩他们才会吵。”作为新教师,我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课堂管理能力比较差。有时候觉得自己完全不知道怎么让学生安静下来。学生很喜欢吵闹,教师即使在教室里对学生嘶吼,也完全没有效果。学生还是继续吵闹。俞老师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反思:或许正是因为我给学生展示的东西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所以学生才会没有兴趣,才会单顾自己吵闹。所以我要更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计划。

                                                 [王越 供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