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一训三风诠释

发布日期:2013-03-21    作者:校长室   浏览量:
分享到:

一、校训篇

(一)校训:厚德博学 各美其美

(二)诠释

     1、厚德博学

    “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既强调容人、容物,宽厚待人,和谐相处,又崇尚道德、重视德育。“厚德”是时代之需要,是办学之魂。德为学首,德为校魂,以德治校,故曰“厚德”。“博学”,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选取“博学”一词,旨在强调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求学术真谛,在更广的视角、更深的层面获得更多的知识。

    2、各美其美

     摘自费孝通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美,是教育的本质,美的核心在节奏。校训选取“各美其美”一词是指向自然学习,按照美的节奏、美的规律来办学,顺应并帮助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教师、每一个家长找到自身内在、外在的成长节律,最终使学生、家长、教师都自己成为美好是黄龙二小的核心追求。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地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让所有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让全体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校风篇

(一)校风: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二)诠释

     1尊重差异

     必须承认孩子的智能是多元的和有差异的,并且必须尊重。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在于对人的三个重要发现,即智能的生物性、智能的个体差异性(世界上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一样的)以及智能发展的悖论(一个人在某方面拥有很强的智能并不意味着他在这个领域必然获得成功)。这三个发现有助于我们反思以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中心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而树立每一个孩子都很聪明只是聪明的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观,教育要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的教学观,要给不同的孩子多元化的表现方式以适宜评价的多元评价观。

    2共同发展

   “共生”一词源于生物学,是生物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其生物学本义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一起,结成相互有利的关系。它以“异质”为前提,以“相互依存”为关系,以“共同的生长”为终极指向。从教育个体的关系看,教育过程中的每个个体是平等、开放、自由的“人”;从教育之存在形态看,教育要实现由“科学世界”向“对话世界”、“生活世界”、“心灵世界”的回归;从教育之基本策略看,教育是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交往、沟通”的过程;从教育之终极关怀看,教育关注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教学相长的效果,教育追求所有个体(包括学生、教师、学生家长等个人)各自最优化的发展。概言之,教育视野中“多元差异、共同发展”即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本着尊重多元、尊重差异、相互理解与共同发展之价值观精神,在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矛盾、冲突、协调、融合,增进对他人的了解以及科学和人文知识的习得,加深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改进沟通行为,从而实现各自的最优化发展。

以“尊重差异,共同发展”作为校风,彼此尊重师生的差异性、相互借鉴和吸收并保持住自我——这种差异共生共存的方式促使学校教师、学生不断地发展,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绩,达到各美其美。

三、学风篇

(一)学风:乐学、多思、探源、求新

(二)诠释 

    1、乐学,就是要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要把学习当作生活的乐趣。孔子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2、多思,就是要联系生活的实际来学习和思考,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努力用理论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古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是强调要学思结合。

     3、探源:探求本源。就是指学生的学习要有一种寻求科学规律的态度。

      4、求新,就是在学习中、生活中善于发现、勇于创新,敢于破传统、冲禁区、战权威,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四、教风篇

(一)教风;敬业爱生,乐教善教

(二)诠释

    1、敬业爱生

    敬业指的是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要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要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爱生指的是热爱学生,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也是教师完成教育和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

     2、乐教善教

    乐教是指老师乐于教育,在教育教学中陶醉自我,感染和鼓舞学生,乐教方乐学。“善教”是指老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活学活用,只有善教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无数精英学生。教师的乐教善教是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的保证,才有可能做到“各美其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