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真实学习 提升学力——记黄龙二小综合学科校本教研月活动

发布日期:2019-05-21    作者:徐静   浏览量:
分享到:

 

2019年5月9日,黄龙二小综合学科教研公开课活动开启,此次活动贯穿整个学期,从3月的每个老师的邀请课,到4月的磨课活动以及5月份推荐部分老师参与教研公开课活动,聘请外校专家进行引领。2019年5月10日首先美术、科学学科参加了教研公开课活动。

首先是由该校的科学老师倪菲菲带领我校四(3)班的学生走进课堂《怎样的物体会阻碍光的传播》。倪老师播放日食视频导入,并提问:是什么遮住了太阳。通过实验活动一:《模拟日食》的活动来探究月球是怎样的一个物体,引出不透明的物体会阻碍光的传播。接着通过《光穿过烟雾的探索》的实验设计,渗透对比实验的思想,将烟雾实验结果和我们生活当中的雾霾天气结合起来,解释在雾霾天气时为什么我们看不清物体,是因为光的传播被削弱了。在讨论汇报环节,同学们各个积极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浓烈。最后倪老师在课堂上抛出两问题作为课外拓展任务:日食现象中包含了哪些光的知识?月食的发生跟光的传播有没有关系?

课后,饶老师从课题的选择,活动的设计,教材的关键性问题,科学材料的改进还有上课的细节等方面为本节课做了精心地点评。饶老师强调科学教学注重真实性学习,要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因此,在光在烟雾中的探索的环节中创设了雾霾天气的情景,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是成功的,另外饶老师还建议无论什么课若是用到视频,要学会适当剪辑,做适当处理;在实验记录环节,记录不要停留在记下来这三个字,应该告诉学生具体的记录些什么,比如说光斑的范围,可以让学生画出来,养成学生的证据意识。饶老师的细致的总结和评价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紧接着美术组陈老师与金老师分别开了校邀请课,陈老师上《线条的魅力》通过让学生观察自然与生活中变化的线条,体会线条的美感特征,学会把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的美感特点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美术造型语言。最后美术组由金颖老师向全校上了一节公开课。

金颖老师带领二(2)班,给他们上了一节有意思的美术课《潺潺的小溪流》,金老师从第一次自己试课开始,教案的整体框架一直在变。刚开始对溪水快慢强调的太多,并让学生学会用线条分类画出快慢,这无疑是加大学生难度。这节课首先金老师通过小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借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局部图,让学生试着在空白处画一画。再重点介绍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芥子园画谱》中的平泉画法及陆俨少《王维诗意图》,通过分析画家如何用线条表现溪水,了解知道怎么用长短、疏密、曲直、快慢表现。然后教师微课示范小溪水的线描画法。最后学生再完成一幅完成溪水画。教师及时点评学生作品并布置课后可以再用其他绘画形式尝试画一画。

课后名师叶晓琼老师从根本上提出了本课教学流程中的不足,溪水快慢的概念还是要深入教材分析,不然学生无法理解溪水为什么出现这么多不同形式的线条。叶老师还建议教师示范加入家乡特色风景,增加学生人文情怀等其他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这次教研活动收获颇丰,感悟深刻,对老师的教学成长帮助不少。

第三节课由该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徐静带领我校五(3)班的学生们开展了一节五下第14课《灵活的超链接》。徐老师将PPT的超链接制作和学生们感兴趣的性格测试进行情境整合。学生通过性格测试操作生疑,超链接该如何制作?然后再由任课教师进行提示,引导,演示,讲解,和学生共同探讨超链接设置的不同对象和不同方式。在最后教学环节,徐老师给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了分层任务。通过特殊链接的任务提升,让学生认识到不同形式超链接操作。

课后,科学教研员饶老师也从教与学的层面对本节信息技术课进行了点评。他指出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的任务设计环节存在很多相同之处,所不一样的是,科学课需要给学生准备很多实验器材,而信息技术课则需要给学生设计很多操作环节。不过对于本节课的学生情感提升上,饶老师指出应该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我性格认识的时间,而不应该只单纯地注重技术的操作,而忽略了最开始创设的情境。

这样的教研活动,让每个学科全部任课老师们都下水上课。综合学科老师从目标的设计、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学科素养上的引领方面,老师们不断绞尽脑汁思考着,他们享受着思考带来的风暴享受,我们也将继续坚持一起与孩子探究课堂,与孩子们在课堂上共同成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